Review of《暗时间》

开年的计划定得好好的,可执行起来却总是一团乱麻。当然这可不是什么今年的特例而已,这几乎就是人生不会停歇地斗争。

不论工作还是生活都是一样,人和人之间的联系越多,可能打乱你节奏的杂务也就越多,被打乱地越频繁,效率也就越来越低,效率越差越不想做正事了,于是进入了恶性循环之中。找一个能有效投入精力的大块时间着实是个挑战。最让人泄气的是你明明知道什么是正确的,可行动时总是要走偏了道。就是常说的“思想的巨人,行动的矮子”,这种受挫感最要命的是,它似乎是不可战胜的魔咒,因为不是不知道该怎么办,而是“办不了”。

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一般的时间管理方面的书籍,都强调技术层面的东西,比如克服畏惧感,增加可操作性:

  • 对工作排序
  • 要事优先
  • 把大任务拆解

又如《ThePomodoro Technique》提到的让时间利用得更有效:

  • 把时间划分成30分钟的小块
  • 25分钟做任务,5分钟休息
  • 每次只做唯一的任务
  • 如果被中断,先记录下中断原因,稍后处理

这些当然都是蛮有实效的方法,可还是不能完全解决情感上的反抗,人的心理有个潜在波动周期,当落入低谷时,做什么事情都很困难,而如果不善于调节,这个低谷可能持续的相当长久。于是明知是对的事情,可就是做不下去,不由自主的理性便做不了决定了。

关于这点《暗时间》给了有启发的解释,因为情感驱动模式是更悠久的决策方式,从人诞生开始,是一种原始的反应;而理智则是人在发展学习过程总才慢慢掌握的新的决策方式,可在优先权上还是情感占据了主动。所以,即使我们知道看书是更有价值的更正确的事情,但情感潜在认为这是“不快乐的”,于是更趋向于做一些让我们“快乐”的事情,譬如看看电影玩玩游戏。虽然理智会告诉我们长远来说,为了未来更“快乐”还是应该学习,可到了情感还是蛮横地做了决定。

难道不能摆脱这种原始冲动的宿命吗?当然可以。有很多强悍的人他们能压抑住原始的冲动,但是可惜我还不算。书里建议把那个原始冲动的自己当成任性的小孩,试着跟他沟通。因为人都是固执和追求“安逸”的,想要改变自己很难,可大家却都善于给别人建议,站在局外人的角度,一切总是那么清晰明了。所以,每当出现情感上抵制的时候,尝试用观察者的角度审视自己,督促“那个小孩”去作出正确的选择。

另外,可以合理利用情感的选择规律。情感上的抵触是因为不快乐的潜意识,所以培养兴趣很重要,当学习同样是一件快乐的事,要做出正确的选择也就不那么困难了。注意的是,即便有趣的事,如果太复杂也会增强抵触感,这时就要利用“拆解大任务”的技巧了,当任何事情出现了“进度条”,就避免了不必要的焦虑感。

兴趣其实有很多种,不是只有那种来自内心喜悦的东西我们才会感兴趣。没有什么兴趣是与生俱来的,兴趣常常只是因为我们把某个事情做的比别人更好,而带来了成就感。一旦有了成就感,兴趣会自然而然的发酵起来。这就是为什么读书的时候,被老师表扬的科目会越来越好;又如同玩游戏,因为很容易就能获得成就感于是我们更容易产生兴趣。所以如果我们把某个事情做得比别人好一些,自然而然就能产生兴趣来。这里的启发就是,绝对不能闭门造车,一定要和别人交流。如果你学艺不精,那么能少走弯路,反之你可能会越学越好。不论如何,开放的思维都是不会输的策略。

书中还提到“用进废退”的观点,这其实和跑步很类似,战胜过情感上的软弱一次,下一次就会变得容易许多。和身体的退化反映相同,如果不能持之以恒,那么永远都很困难。如果将老的情感条件反射替换为新的习惯,一旦新的条件反射形成,一切就是自然而然的无痛体验啦。这也绝对是我们最佳的选择了。所以做正确的事情首先就意味着要持续地坚持。对我来说,在长期的跑步过程中,我能做到逐渐克服软弱的退缩心理,把这个经验用在其它地方,其实是一个道理。

对抗拖延心理是我最感兴趣的东西,当然这本书不只是这点点内容。还讲了许多不错的学习方法和技巧,当然基本都是我已耳熟能详的。

最有价值的观点还是那句老话,学会渔,而不要只是去拿鱼。就像我之前也不免担心的,人毕竟在成长,关在象牙塔的时间是有限的,而这个不断增长的知识海洋却是不停的无限扩张。和大多数工作只是要求有限的知识相比,IT简直是个不能琢磨的怪兽。毫无疑问,知识是不可能学完的,“鱼”是拿不完的。任何知识都是有元知识的,计算机也不会例外。对于元知识一定要掌握“渔之道”,搞清楚基本的原理,明白一切技术是为何一步步演化,就有了“不动”的基石。选用适当的技术时,再掌握每一个工具的特性,就利于不败之地了。

联想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方法,知识是相通不分家的,比如不要死脑精认为其它行业的知识就不能用到计算机里来,将知识融会贯通不仅能提高效率,还可能有质的突破。

对于时间,除了利用那些整块的时间,“暗时间”也相当重要,每一个小小的5分钟都是有效的,不要放过指缝中的时间。人脑还可以处理那些潜在的SLEEPING问题,丢一些问题到大脑里,虽然没有主动的去思考,但让它自己慢慢反刍,可能有意外的收获。整块时间,也是有可能省下来的,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排除干扰。想想看每天花了多少时间刷微博,微信,RSS之类的东西?可能至少1-2小时每天。如果把看起来什么都需要关心的事情(其实都不重要)都屏蔽掉,时间也会多出来很大一块了。

另外大脑存储知识是类似增加Tag的模式,如果对一个知识点添加足够多的Tag,对于未来帮助回忆都是有利的,所以应该多写多画多上机实践,亲身体会,多感官的刺激。而最有效的辅助学习的技巧就是交流了,途径也很多,可以和别人直接讨论;参加论坛;关注邮件列表;把积累的知识写成博客;尝试教给别人你学到的知识 ...

...

总的来说,作者是一个会思考的人,这本书的含金量确实相当高。不过因为直接从博客中取出来,没有仔细的整理,多少有很些重复,而 “暗示间”这个书名我感觉还不够好,整本书来看,不是那么贴切。重新编撰时应该再多用些心会更好。无论如何,仍然是一本好书,值得一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