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换Kindle字体  • • •  OSX System Integrity Protection       all posts in Archive

Review of ZMM

从去年6月,读了《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》的中文版后欲罢不能,于是又买了英文版(中文版里缺少了不少细节,着实可惜)。前前后后也嚼了有几遍了。可现在想写上几句话,依然是觉得相当困难。

作者Pirsig,从小聪明过人,9岁时测试IQ有170。在大学读的是生物化学,在不断地科学实践过程中,逐渐对科学的前途产生了疑惑,于是辍学。18岁参军,分配到南韩呆了两年。这个过程中对哲学和宗教产生了兴趣,离开部队后到印度学习。最后回到美国芝加哥大学任教,教授写作。由于他独特的经历,让这个故事,不论是文字还是思想都非常出色。

不过虽然书的确货真价实,可出版时却不是一帆风顺。后记里提到,连续被121家出版社拒绝,直到1974年才首印。之后当然是一飞冲天,成为70年代美国十大畅销书之一。据说是《吉尼斯世界纪录》里”世界上被拒稿次数最多的畅销书”。

记得最早是在程序员相关的推荐书单里,无意捕获这本书,不过这可不是什么7天7种编程语言之类的俏皮话,而是童叟无欺的哲学书!!! 骗子 〜( ̄△ ̄〜) However,虽然是哲学书,对于程序员却是极好的启发(关于摩托车维修的部分)。其实,Pirsig想要解决的问题,提出的观点和方法,只要是活在科技时代的人,都值得读一读。他的洞见或许就是那个银弹,是治愈我们在科技中日益分裂心智的一剂良药。

看完后,思想就像作者在书中形容自己精神分裂前的状态,各种思潮如大江大河奔流不息,绵绵不绝。是故,现在要想说“真的懂了”是自欺欺人,不过毕竟暂时需要把书放一放了,一知半解也是过程,下次再起航也需要一个锚点。这只能是我个人的一个小节,要想融会贯通,可能还需要再把玩个几年吧,挤出几个字,也算是给目前自己一个交代。

它不是哲学课书

听到哲学书,或许多少会让人有些畏手畏脚。可这本书巧妙地把哲学的思辨,融入到了一部精彩的摩托车公路电影里。

Pirsig and Chris

简单的概括,这是一个曾经精神分裂,被电击治疗过的父亲,带着自己孩子Chris,和朋友一起踏上横跨美国的17天旅程。敏感的孩子能感受到父亲治疗前后的变化,不过小小的年纪还不能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。在旅程中,父亲不断探索觉醒的思想,找回真我,和孩子重新渐渐磨平裂隙。即使完全抛弃那些哲学的探讨,这一路的风景情素,也是可以让你痴迷落泪的故事。第一遍读到书尾,至少我红了一晚的眼眶。不免又代入了,如果能和菓菓有这么一趟类似旅程,一定也是难得的体验。

它又的确是“纯”哲学

我更想回顾的是它的哲学部分。不过书里内容太多,简单说说自己的理解。

丑陋的科技

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个有趣的“丑陋科技问题”。譬如摩托车,骑车旅行固然是很浪漫的事情,可要自己动手维修就不那么快乐了,会鼓足勇气自己动手维修的有几人?大家都学会了使用电脑手机了,享受着互联网新时代的便利,可绝大多数人使用的过程可谓是胆颤心惊,要是手机电脑死机,需要重装系统或者刷个机,那是毁灭性打击。如果出个新的交互方式,从短信到QQ到微信,你可看到学习过程是多么艰难。还有什么空调、洗衣机、电冰箱、电视机要是坏掉了,除了拿出那本傻傻的说明书望着发呆,还能干什么?

无以伦比的科技,改变了我们的生活,一方面我们离不开它,另一方面,它们又像是肮脏的污水,真是碰也不想碰一下。一方面我们困扰工业生产对自然的不可逆破坏,一方面我们逐渐在呼市,如果没有现代化工业,根本无力养活这60亿人口。所以,到底哪里出了问题?

而这些让我们感觉美的丑陋的,有品质的或者糟粕,到底是什么?如何来界定他们?博物馆里的雕塑作品是美的,布满芯片的计算机主板在硬件工程师眼中也可能是杰作;诗歌是美的,写满蝌蚪文的源代码在程序员眼里也可以是优美的艺术。我们需要别人来告诉自己什么是好的美的吗?美只是个形而上的存主观存在,因人而异吗?

还是说回摩托车,摩托车本身是Romatic的,它的外表和体验是自然让人愉悦的。而复杂的发动机、飞轮、链条 … 还有沾满了机油的螺丝代表了Classic,他们是摩托车潜在运转的机理和实现。这两者的美或丑对于具体的每一个人来说,能否调和?

What is Quality ?

Pirsig 用很详尽的阐述告诉我们。这所有的偏差,问题出在我们一开始便用二元论来分析观察事物。主观或者客观,Romatic或者Classic,然后我们尝试从分割开的Romatic或者classic里面去寻找Quality,于是这两个Quality一开始便走在相反的道路上,当然是无法调和的。

我们的理解方式从根本上来说就错了。Quality并不是主观和客观之间火花碰撞的结果,正好相反,主观和客观的存在本身是由Quality推演出来。什么是美的,好的,有品质的我们都心知肚明,却Quality却无法测量,它并不是一个存在的物质,它是一个Event,就是当主观和客观意识到一个事物的那个瞬间。

比如,当我们看到一棵树,我们经过理智的思索,才会意识到那是一棵树。这思索的一刹那就是关键。The past exists only in our memories, the futrue only in our plans. The present is our only reality.那棵我们意识到的树,因为这一刹那的间隔,所以它属于过去,因此永远是不真实的。理智思考前的那棵树是ROMANTIC QUALITY,它总是直接与视觉印象结合。而我们意识到的那棵树(CLASSIC QUALITY)需要理智的参与,思考过去未来现在的关系。然后,在理智中我们又有了主观和客观的考量。因为这样,越是受过教育“荼毒”的思想,越是难以感受到 Romatic Quality。

贴地气来解释的话,你骑着一辆正常运转的摩托车,从Romati角度来说,根本不必为它操心!但是Classic的角度来看,只看到它当下能跑动的一瞬间而忽略过去对现在未来的影响,就没有Quality可言了。

Quality Stucture

最有趣的是,Pirsig这一番论证,和《道德经》里的阐述是一样一样的:“道可道,非常道。名可名,非常名。无名天地之始。有名万物之母。故常无欲以观其妙;常有欲以观其徼。此两者,同出而异名。同谓之玄,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。” 这点来看,我们的思想根源,从骨子里就有着化解科技时代的解药,或许会是我们民族的一点点优势也未知。不过真的还能理解道德经的,又有几人?

回答之前的问题

“美” 是因人而异的?

Quality本身是不存在也没法形容的。看得见形状和形式就意味着已经是理性的认知。而我们理性认知的Quality,只有部分是基于Quality本身,另一部分是我们类比过去类似的经验和理解。于是由于我们不同的背景和知识体系,对于Quality的评断就会产生极大的差异。

丑陋的科技

科技本身并不是并没有美丽和丑陋的区别。博物馆里那些精美的艺术品,其实也都是科技的产物。陶瓷是对火和粘土的研究,油画是色彩学和颜料提取的不断探索 … 那么现代科技也是一样的,丑陋的感觉只是缺少知识背景和经验。而且大多数关于新科技的介绍说明,都把获得正确的结果描述为了只有一种可能,就像我们经常看到的安装手册,Release Notes … 必须要如何一步步操作。 一味地遵循科学严谨的表诉方式,语言缺乏连贯性,让没有背景的人无法下咽。我们有太多艺术家没有科学素养,而科学家缺乏艺术气息,这加剧了科技丑陋的悲剧。

获取Quality的路不止一条。看看有经验的“匠人”就根本不会照本宣科读什么说明书。他会一边尝试,一边做出决策。并没有刻意要做什么,不过他的行动会和操作的物体会达到和谐。他操作的物体的状态决定应该怎样做下一步。在达到目标以前,操作的物体和思想会不断的前进协调调整。这,用来描述科技和艺术创造,其实没有什么区别。

如何找到切入点?

Quality的概念虽好,可怎么实践呢?譬如我们学习了解一个东西,当然我们总是希望也能找到Quality,达到“艺术”的境界。对于门外汉来说,可该如何下手呢?

核心

Care(用心)

首先你得Care。就像之前提到的,越是思想固化教条,越是无法看到到真正的Quality。只有关注所见所闻和所为,才能抓住。对于我们这些“定势思维”的大脑,更需要多一份用心。

Peaceful mind

Inner Peace,说得都已经有些成词滥调了,不过它绝不是从事技术工作的表面功夫,而是一切的根本!它决定了你是产出的是好的,还是坏的结果。原因很简单,没有这份平静,你就根本无法察觉到Romatic和Classic之前的Quality,而它一直伴随在工作进程的过程中。

所以我们急需培养的是一种宁静的心境,不会将我们和环境疏离。这种宁静会导致正确的价值观,正确的价值观会产生正确的思想,正确的思想指引着正确的行动和结果,而最后正确的行动和结果也能让人从中看到做事人内心的宁静。

避开陷阱

做好了一切准备,你在驾车行驶的过程中,最重要要注意的就是有没有燃油了,失去了进取心,一切都会停滞不前。而导致我们失去动力的陷阱非常多。

  • 进取心陷阱:比如修理进行中,却被一颗螺丝钉给卡住了,怎么都拧不开,可不会有什么手册来告诉你应该如何对付这颗螺丝。你可能会这些小挫折中不断失去热忱,无比沮丧。

  • 价值的陷阱: 比如你发现出了问题,可怎么都找不到原因。因为你的价值僵化了,总是固守以前的价值观,无法从新的角度看问题。

  • 自我的陷阱: 还有自视过高,把事情搞砸了,不愿意承认,被蒙蔽了,还以为自己表现很好。越是自我,就越会失去观察新事物的能力。

  • 忧虑的陷阱: 但如果你觉得自己做什么事情都不对,就会失去信心,过度的担心会让你迟迟不敢动手实践,虽然不是懒惰,可也会造成各种各样的错误。常常就变成了拖延,做些无关重要的东西,担忧假象中的困扰,产生荒谬的结论。

  • 枯燥的陷阱: 任何事情都有让你失去兴趣的时候,一旦你觉得枯燥,有些厌倦,你便开始丧失从新鲜角度看事情的能力,你不只会关掉大脑,做着重复的工作,还会引入各种各样奇怪的错误。

  • 烦躁的陷阱: 你也会低谷工作的难度,错误的做出了预期,当无法按计划执行的时候,首先你就会觉得烦躁,一不小心,可能变成愤怒。如果一意孤行继续前进,必然会使进取心丧失殆尽。

  • 真理的陷阱 - 人类目前所有的知识都是根据传统的二元论逻辑和科学方法建立的。是或非,一或零。通常我们都看不到在此之外的第三种可能,或者更多的可能性。

还有好多其他的,诸如工具的陷阱,环境的陷阱,身体的陷阱 … 不必一一说了。对于不同的行业和事情,我们一定还能自己归纳出更多。他们的解决方法也是因人而异的,不过能idenity他们,保持一个宁静的心,应该就能找到解决办法。

王阳明心学

题外话。

回过头来,突然觉得,其实王阳明的心学,也有几分类似,比如看看心学这四句 “无善无恶心之体,有善有恶意之动,知善知恶是良知,为善去恶是格物。” 活脱就是 Qulity 的一个子集。

P.S.

ZMM = Zen and the Art of Motocycle Maintenanc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