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 Plan  • • •  更换Kindle字体       all posts in Archive

只言片语

几亿年的地球进化史,我们能看到的,不过是一些化石和琥珀里保存的残片;几千年的人类历史,留下的不过那么可数的万本书画;一个人一生不足百年,我们能记住的常常是几百字的模糊故事;一本书能不能记住一句话? 一首歌往往到最后只会哼唱那么一两句曲调。

即使是你自己经历的人生,譬如只是过去的一年,你又能记得多少故事?几个片段?几个瞬间?

Get Over 只言片语

更让人伤心的,就这么几个片段还都是虚假和欺骗。因为人本能的必须抛弃“无用”的信息。信息过载除了烧脑之外并无益处,而且我们只愿意相信自己期望相信的东西,于是大脑不自觉就开始篡改历史,更“无耻”的,会把虚假留在纸上,企图篡改所有人的记忆。即使没有信息化的今天,我们也是活在碎片中的,不过现在的社会是被碎纸机切割的而已。

只言片语的理解知识,会产生许多问题。譬如万维刚在《罗辑思维》里谈到的“一万小时”理论是个非常好的例子。大家只是简单的记住了《异类》里的一句名言,成为一个专家至少需要一万小时的练习。首先完全忽略了天赋的作用,然后大多人都误以为时间就是这一切的决定因素。

然后,关键其实是如何去练习?怎样使用这一万个小时(或许更多)?十年是成为专家的最低门坎,而且练习必须是“刻意的练习”:

  • 只在“学习区”练习。让你觉得舒适顺手的东西,都应该立即放手,转向下一个困难点。
  • 拆分训练内容。针对基础内容,重复重复再重复。针对弱点,对每一小块做重复练习。
  • 要能及时获得反馈。测验、老师、学徒关系和同行讨论,架构出反馈机制事半功倍。
  • 必须高度地集中注意力。刻意练习不好玩,期望看看纪录片涨见识,是可以的,涨知识就免谈了,书是目前最佳的实践方式,不过想一边听着Rock一边读书,可以跪了,十万小时都不够用。

“一万小时” 只是我们生活中只言片语的一个列子而已,还有更多误区在等待我们:态度决定一切,性格决定命运 …… 类似的鸡汤体满山过海。

如果想要尽可能了解真实,真不是件容易的事,如同一万小时理论一样,怎么会有只是靠拼搏就能胜利的美事,需要更多科学方法的指导和支持以恒地努力。

首先,我们必须有独立的人格和思维。别人说什么就跟风什么,就只能做黑客手中的肉鸡了。如何才叫“独立” 不是一两句话学的来的,我们的大脑贼聪明,我们常常选择相信这样的事情:符合自己经历或者自己原有的价值观;能让自己产生“优越感”或“能安慰自己”;或者能打击到自己的”敌人“。要迈过自己挖的坑不易,要能在事实面前,抵抗住“乌合大众”的压力更是难上加难。

能独立思考以后,我们还要延迟判断。即使我们是事件的参与者,我们也只能获得一个角度的资讯,而不是全部。更何况那些我们只是道听途说,被别人加工整理、被“篡改”的信息。即使你是超级计算机,也需要给自己多一点思考的时间。

记得以前有个关于伟大小说的论述,一个虚构的故事为什么如此生动?人物如此真实鲜明?不是写得好,而是作者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宇宙和社会,构建了人物完整的一生。然后摘出了动人的那部分而已。我们也需要做类似的事情,站到不同的角度,从各方面收集信息,然后用侦探的视角,去伪存真,构建一个全息影像,再从中去探索真相。

Live with 只言片语

我们大脑的特性,让我们注定要和只言片语一辈子。虽然有时只言片语让我们迷雾重重,费劲心思,可能我们也就是比《记忆碎片》里的 Guy Pearce 活得好那么一点而已。不过,这些碎片也是我们之所以为我的精神标记,那些关于人和故事的只言片语,往往也能深深地温暖人心。时间不回头,能留下只言片语也是多么美好的事情。

如果记住就是忘却
我将不再回忆,
如果忘却就是记住
我多么接近于忘却。

参考资料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