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it Notes  • • •  左耳朵耗子的话       all posts in Archive

Review of 考试脑科学

读完《考试脑科学》and《考试脑科学2》,结合一些其他阅读,简单做个笔记。

学习是一件从无到有的事情,困难的事情。池谷裕二在书里说学习有三要素,它们分别是:不畏失败的毅力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、乐观的性格。但这已经是进入学习状态以后的事情了,我们还需要一个前提: 进入学习状态。

学习的动力

人类做任何事或许都需要“外在动机”,即是奖赏的方法。现在研究已经证明,缺乏“外在动机”会导致学习能力严重下降,甚至对于动物而言,它们可能完全丧失学习能力。获取奖赏所需的步骤越多,学习的效果也会逐渐变差,对此起作用的是额叶(frontal lobe)。所以拆分小任务快速奖励能更有效果。但这种仅靠外部刺激得到的短暂快乐,属于廉价的多巴胺刺激。多巴胺是产生快乐的神经递质。我们应该更追寻高质量多巴胺,那种经过了长时间努力获得的巨大而持久的快乐。

所以更好的方法是尝试让自己动起来,就算提不起干劲,也要先试着去做去行动。“干劲儿”是由人脑中的伏隔核等部位产生的。伏隔核的位置接近人脑中心,它的尺寸非常小,直径甚至不到1厘米,但它的性质却比较复杂。要想让伏隔核活跃起来,就必须给予其一定程度的刺激,否则伏隔核是运转不起来的。大脑被不断被激活,从而激发出干劲,这个过程叫做“行动兴奋”,兴奋指的是“大脑神经元被激活”。多巴胺的强大和盲目性值得注意,让自己寻求“快感”就能和干劲积极性密切相关,产生快感的多巴胺一旦发挥作用,人就会变得盲目。即使是再棘手的事情,如果和快感画上等号,就不会觉得辛苦。

因此,每当感觉自己没有干劲儿时,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坐在书桌前开始学习。总之,要先刺激伏隔核,等到慢慢地有了干劲儿之后就能集中精力学习了,俗话说得好,百思不如一试。学习这件事,只要能开始就相当于完成了一半。唤醒伏隔核需要一定时间,所以不管怎么样,先坐到书桌前不间断地学习十分钟再说,这种态度是非常重要的。

关于记忆力

学习的目的当然是要记忆,但忘却是人类的天性,人脑的设计机制,本来就是为了能够尽快忘记大量信息。信息在固化以前由海马体负责,短暂的存储。只有真正重要的知识才会被海马体选择通过,方法只有一个,那就是“欺骗”海马体,要想让它将信息判定为必要信息,我们要尽可能地倾注全部的热情和诚意,持续不断地将信息传送过去。这样一来,海马体就会产生一种“如此锲而不舍地传送来的信息一定是必要信息”的错觉,进而允许信息通过“关卡”,进入大脑皮质。

记忆“固化”后将会非常稳定,但是“回忆“和”重新记忆“的性质是相同的。这里与计算机不同,人类稳定存储的记忆一旦被回忆,又回变得不稳定,可能会忘记。就像是从抽屉里取出了物品,如果没有放回原处,可能就又找不到了。这时候除了重新再记忆别无他法。

大家感觉小孩有更好的记忆能力其实是因为有更强大的好奇心,小朋友们学习的时候能帮助产生更多的 ø(西塔)波,它出现在大脑对外界事物产生兴趣的时候,能激活海马体的神经回路,使大脑保持敏感度。西塔波和年纪没有关系,但是和 Habituation 习惯化有关,习惯化可以让我们更快速高效地日常工作和学习,但是随着越来越强大的“理所当然”,失去了好奇心,记忆力也将下降。θ波能促使人脑产生 LTP,对记忆大有裨益。有趣的是,脑在白天产生的θ波并不一定很强。θ波强度最大的时间段,其实是在夜晚入睡之后,特别是当我们处于浅睡眠状态的时候。所以睡觉虽然不能增加知识的“量”,但却可以改变知识的“质”。顺便一提,不仅夜晚的睡眠具有巩固记忆的效果,午睡也同样有效。如果时间允许,大家可以试着在结束上午的学习后睡一个午觉,半小时左右即可。或者即使睡不着,在增强记忆方面,“闭上眼睛并且放松” 的效果同睡觉一致。也就是说,触进学习的必要条件不是睡眠本身,而是阻断外部环境的信息输入,哪怕稍微打个盹也行。

学习方法

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毫无压力地记住自己所能记住的内容,才是符合记忆性质的学习方法。总的来说,学习的重点应该放在“复习”上。复习的正确方法,记忆的建立至少需要经过“获得”,“固化”和“重现“。

结合海马体的性质,建议大家按照如下计划展开复习。

Study Review

  1. 第 1 次复习:学习后的第 2 天
  2. 第 2 次复习:第 1 次复习 1 周后
  3. 第 3 次复习:第 2 次复习 2 周后
  4. 第 4 次复习:第 3 次复习 1 个月后

以上计划将复习分为 4 次,每次复习之间都存在一定的时间差,整个计划在约两个月内完成。通过这样的复习方法,海马体会将信息判定为必要信息,并允许它们进入大脑皮质。我认为这样做足以达到高效复习的目的,没有必要再复习更多次。

不仅是考试前,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也要尽量避免在一天内向脑输入大量新知识。对于考试而言,学习了多少知识的确很重要,但它并不会决定最终的成绩 —— 更重要的是对知识的掌握程度,即“学习的质量”如何。临近考试才往脑中硬塞知识是有很多缺点的。即使勉强塞进去了,那些知识也很快就会消失,这种行为还会带来其他的不利影响。这种不利的影响就是“压力”。LTP 无法承受压力,在面对逃避不开的压力时就会减弱。换句话说,记忆力会因为压力而下降。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,临阵磨枪的复习方式是非常不合理的。

但是另一方面,如果在距离考试很久之前就开始精心制订复习计划,拟订了时间过于充裕的日程表,这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。因为缺乏紧张感、提不起干劲的状态对记忆也没什么益处。“不安”总被归结为负面情绪,然而事实上,它可以是人类生命的养分,是生活基准的一个重要范畴。不确定的期待能导致多巴胺活动达到峰值,能让人感受最大的快乐,大脑天生喜欢“不确定性”,没有麻烦反而会导致记忆力减退。

学习技巧

一个推荐的学习时间安排:

Study Plan

  1. 饭前处于饥饿状态,正适合学习。
  2. 睡觉前也是学习的黄金期。
  3. 早饭或晚饭后处于饱腹状态时,不学习也不要紧。可以读课外书、看电视,或者玩游戏都可以,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。
  4. 午后如果实在困得坚持不住,不妨睡个午觉,不要有什么顾虑。
  5. 如果早就决定要睡午觉,那么应该在午睡前的这段时间内抓紧学习。

更多的小技巧:

  • 通过狮子记忆法,我们可以推测出饥饿、走动和降低室温这三种能提高记忆力的技巧。
  • 注意力和记忆力在危机状态下会得到增强,空腹时胃饥饿素顺着血流从尾部流向大脑,不只是能让“下丘脑”引起食欲,也能让海马体突触数量增加30%,要避免吃得过饱,少吃零食,晚饭前的饥饿时间才最适合学习。
  • 对于人脑而言,睡觉前的一到两个小时是记忆的黄金时间。
  • 边睡觉边听录音的所谓的“睡眠学习法”其实并没有什么效果,所以还是不要去打扰在我们睡觉时仍然努力工作的脑比较好。
  • 一天之中背 3 次单词,每次间隔 8 小时。只有在睡前才背诵新单词。
  • 重视测试能帮助我们提高记忆力。
  • 所谓的“三大营养素”,就是指蛋白质、碳水化合物和脂肪。它们对于人体而言都非常重要,但神经元只能吸收“葡萄糖”,也就是糖分和碳水化合物。嚼口香糖会使人头脑清醒。这好像是因为臼齿在咀嚼时产生的震动会传送到脑,使脑清醒起来。
  • 睡眠还能使人灵光乍现,在睡觉前把题目过一遍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技巧。
  • 在周末睡个大懒觉,这就相当于主动给自己制造了时差,这简直就是在虐待脑。所以说,休息日也应该和平日一样,尽量在相同的时间起床。即使醒来之后还是特别困也不要睡回笼觉,等到中午再睡个午觉就好了。
  • “夜间学习”并不是指“在深夜里学习”,而是指“在睡觉前学习”。在和平时一样的时间段内睡觉是夜间学习的重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