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末做幼儿园的“家长作业”,需要记录一下Sean日常的生活细节,写东西本身不是问题,不过当我用“笔”写字的时候,突然有一种非常明显的陌生感,写出来的字,看起来是是而非,自己都不确定是不是正确 (>_<) 显然,书写的感觉开始生疏了,不用怀疑,一定有很多很多很多人一样的境况,仔细想想,这个问题似乎要麻烦很多。
Reading & Writting is dying
虽然计算机才发明了60来年的样子,已经书写了一两千年的人类,看起来要彻底改变这个记录方式了。智能移动设备开始普,以及公司学校的无纸化流程普及以后,绝大部分时间,我们都没有了“写”的必要。我们只需要在电脑上把字打出来即可,你立刻拿笔写上一段文字看看,就能感觉到这带来了多大的简化和便利。后来,在电脑上聊天时,又出现了emoji符号,于是以前我们在写信时,需要小心心翼翼通过文字传达的细微情感,现在发个符号即可。再看看这次2017苹果发布会,新的Animoji可以直接完美模拟我们的面部表情,制作出更精确更个人的面部表情!除了使用颜文字,我们还大量贴图,能不用写的都再不写了。随着语音技术的引入,各种社交软件都提供了语音方式,我们开始更多的直接说话,而不是写字了。我们和他人的交流越来越自然了,越来越简单,越来越能表现真我,似乎越来越完美了!不是吗?
这让人联想到Alan Kay的采访中提到的《Human Universals》这本书的研究。人类学家发现各种明文和社会,都有一些共性的东西,譬如语言,传说,宗族,复仇 … 我们在不断的地反复看到他们。不过还有一些非共性的东西,例如农业,书写阅读,数学,科学。
语言和表情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东西,而阅读和书写,是我们文明的重要突破,它有极高的复杂度,一个普通人掌握语言只需要一到两年,可只书写就需要6、7年的时间。可书写带给我们的是高密度大跨度的文化传承和延续,这是视频,语音等技术无法承载的。想想我们10多年前,还在使用的磁带和CD,再过10年就只有在博物馆才能读取了,而且磁带和CD这样的介质本身,能否再坚持10年不损坏,依然能被读取,都得打上一个重重的问号。还记得《三体》里的地球博物馆吗?假定人类希望更长远的保留我们的文化和历史,我们能做的最好选择,就是刻在石板上!
Alan还提到了个有趣的例子,当电话的原型在1926年由AT&T发明以后,一开始并不被商业人士看好,因为他们认为已经有了更好的解决方案:电报。因为电报抛开了华而不实的语音噱头,还能把沟通信息留下记录。当然,这种想最后被证明太天真了,电话获得了巨大成功,因为它是人类共性的放大器,任何人都几乎不用学习就可以使用。不过虽然商业上的确巨大成功,却把人类拖回了口语社会一小步,这显然是一种退步。而今天的科技发展趋势,在商业的驱使下,我们仍在寻找各种人类共性的放大器,试图把我们生活变得轻松简单的同时,也把我们拖回了更“落后”的境地之中。
效率工具
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话 :We can’t solve problems by using the same kind of thinking we used when we created them.
文字是一种抽象的,让我们到不同维度去思维。 Alan作为移动设备开发的先驱,他曾经希望移动设备也能成为这样一个不同的思维纬度,给人类提供不一样的东西,可惜他没有成功。后来iPhone,iPad成功了,可惜他们最终并没有能成为乔布斯理想的 Wheels for Mind!我们只是把它变成了新世纪随身携带的电视机,随时随地的综艺影视;一个全新的宗教,一个如影随形的上帝,随时随地的Tweet,follow,sharing。
乔布斯是Alan的粉丝,在iPhone尚没有发布之前,就让他试用,他的反馈很有意思:I said, “Look Steve. You know, you’ve made something that is perfect for 2-year-olds and perfect for 92-year-olds. But everybody in-between learns to use tools.” 对于一直尝试,希望把手机作为“效率工具” 的人来说,这个批评很有意思。Simple is the best,已经几乎成为了公认的标准,人人耳熟能详,但Alan的原话,其实是: “Simple things should be simple, complex things should be possible.”
毫无疑问,《娱乐至死》的推论,我们还在逐步的实践之中。在一轮又一轮的机器进步中,我们的文化确实有逐步衰弱的可能。对于不愿意就这么慢慢被毒死的人们,需要反其道而行之,要捡起对心智思维有极大益处的读写,也应该多去尝试乔布斯 Wheels of mind 的理想,让计算设备成为了我们的工具,而不是上帝。